披头士串烧精致料理-品牌价值观真的很重要!


支付宝“圈子”等事件再次警示:品牌价值观——真的很重要!

这是一个“吊打”或者“众暴”的时代。

任你是再强大的企业和个人,只要漏出了破绽,被人抓住了“辫子”“把柄”,在公众舆论面前,都必然会失去力量,乃至尊严。

 

11月27日下午,支付宝又小范围推出了“白领日记”和“校园日记”,因为出现大量的为求“打赏”而晒出的大尺度美女照,很快受到大量的“民间”及“官方”的严肃指责和批评。弄得阿里两大老板不得不站出来“打脸”——

 

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: “自己做错的事,永远不要怪别人!”

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:“”阿里巴巴珍贵的是改正错误的勇气。支付宝,继续努力。阿里人,学习反思和自查。”

 

时间再向前移动一下,这两件也是2016年度让人“吃惊”的大事儿:

 

前不久(11月17日)爆出的林丹出轨事件,让其品牌价值大打折扣,保守估计,个人潜在收入损失过亿。

 

2016年年5月9日,魏则西事件的爆发,百度因为成了纵容莆田系医院作恶的帮凶,而受到来自民众和政府等各方的严厉指责,形象一度严重受损。

  

这几件发生在阿里、百度、中国羽球一哥身上的事件,虽然程度有别,但都已经成为人们心智中洗不掉的一个“污点”。

 

为什么同样的图片,出现在陌陌上,乃至出现在很多图片网站,都算不得什么,但一出现在支付宝页面上,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呢?

 

为什么向林丹这样的公众名人,一旦出现重大的“人品”负面事件,往往很难恢复名誉和价值呢?

 

为什么魏则西事件,人们会强烈要求百度作出明确的表态。而百度在国家网信办和舆论呼声下,连续数次作出越来越严肃的声明好和表态呢?

 

虽说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但人们更认同“权利越大,责任越大”。企业和个人,你的品牌影响力越大,责任也越大。

 

尤其在今天社会化媒体空前发达,信息如此的高度透明,分享和表达如此便利的情形下,对于那些影响公众生活、娱乐的事物,来自舆论的监督力量,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。

 

尤其关键的是,对很多“敏感”事件,人们不会仅停留在对事实和行动本身的表层关注上,而是总会提升到“价值观”层面来褒贬是非。尤其是会对照事件主体(组织、个人)的所主张的价值观和言行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致。

 

我一直有一个观点,打造品牌就是“许诺与践诺”循环的过程。作为品牌,你通过传播和包装,在人们心中传播了一个概念、观点,也就相当于许下了一个承诺,人们喜欢你、相信你的品牌,就是冲着这点。所以,你就得在产品、服务和日常经营运作中切实落实好这个承诺。但人们切实体验到你的许诺与践诺的一致性,品牌自然就会拥有越来越好的口碑和忠诚度。品牌存在与用户和顾客心中,它是属于顾客的,这就是打造品牌的秘密!

 

就个人品牌而言——林丹,其公众形象,在能力和道德(精神)层面,原本都是非常正能量的、励志而完美的,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此。作为一个人物品牌,他的能力必然会由于生理局限而衰退,但他作为羽坛天王级人物的拼搏精神,他在生活中的道德“楷模”风范,才是他品牌力量持久永续的真正核心。这种核心,如同一个“火种”,需要小心呵护。而他出轨事件,恰恰是一种不可逆的让这个“火种”暗淡的负能量,不仅是他自己的事情,也成为公众心中的“伤痛”。

 

外部的认知,才是决定品牌形象和价值的真正力量。支付宝,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核心事业品牌,它仅仅在商标法律权益上属于阿里巴巴;在品牌层面,它是属于全体用户的,既要服务号用户,也需要时刻接受用户的监督。

 

想象一下:每天打开支付宝APP时,你是否有一种“这是我的支付宝”的感觉?它本应该像个“仆人”一样来为你提供种种与支付相关的便捷、安全的服务,没想到有一天它突然做起了“媒婆”,在你眼前勾搭起一些看似有些“不正经”的事儿来——这还了得!我想这就是支付宝“圈子”打色情擦边球所引发的不满的源头。

 

不仅产品有“质量”,我觉得,品牌也该有自己“质量”。产品质量指向性能、功效属性;品牌质量则指向责任、诚信,也就是你的追求和抱负的大小,以及你是否在许诺和践诺上的一致。

 

所以,每一个品牌在开展经营和营销活动时,都应该围绕品牌的“价值观”三思而后行,经常检讨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,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。这也是品牌成功的根本。很多世界知名品牌,也都经历过种种重大的危机时刻,但都凭着回到价值原点而得以自救。

 

苹果在约翰·斯卡利时代,迷失于利益导向,丢掉了创新与专注的灵魂,直到1997年乔布斯重新走马上任。在一次会议上,他抓起记号笔,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一根竖线,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。在两列的顶端,他写上“消费级”和“专业级”。在两行的标题处,他写上“台式”和“便携”。他说,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四个伟大的产品,每格一个——“这是我们需要的”。从此后,苹果公司开始卷土重来并成功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。

 

再比如星巴克,在2000年-2007年,创始人霍华德·舒尔茨从首席执行官退位后,继任者由于过分追求增长而忽略了公司运营以及核心价值,导致门店顾客体验状况恶化、交易增长放缓无奈之下。舒尔茨重新担任CEO,再次致力提高商品和服务品质,重新恢复星巴克的价值观,至今成效显著。

 

总之,我们可以举出非常多的——关于公司明确并坚持品牌核心价值观而长盛不衰的案例,也可以举出很多反面案例。它们将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:做品牌,不仅仅是做生意,而是要做有灵魂的生意。有了灵魂,才会作用于经营管理,作用于员工日常行为,才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中,才会被顾客感知和体验,才会产生爱和忠诚等。

 

很多企业和品牌至今仍在大谈特谈产品如何重要,还在追求花里胡哨的营销“假动作”,这些没错,但只是最基本的,绝不是最根本的。如何为产品注入品牌的灵魂,如何与顾客心智产生共鸣才是重中之重。

 

不信?请闭上眼睛,想一些你喜欢的品牌——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和消费它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WechatIMG1.png


电话咨询 品牌合作联系我们